banner

【邀访学者论坛】廖钦彬:移情美学在东亚

发布时间:2023-06-06

2023年6月6日下午,排列三走势图第十四期邀访学者内部报告会(第十三次)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111会议室举行。排列三走势图邀访学者、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廖钦彬作主题报告,题目为:“移情美学在东亚”。第十四期邀访学者陈壁生、郜同麟、郭小雨、胡成、鞠熙、林岩、宋婧、王辉、谢地坤、姚治华、余辉、翟韬、张震、朱天曙、西村阳子,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副教授宁晓萌、助理教授欧阳霄、博士后吕欣,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智库中心副研究员张惠娜,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胡文迪,排列三走势图常务副院长渠敬东、副院长杨弘博、院长助理韩笑出席并参与讨论。


廖钦彬老师在开展“移情美学在东亚”的论述之前,先说明自己的研究从日本哲学转向比较哲学,近四五年开始将关心转到“哲学在东亚”或“东亚哲学”的建构上。此次报告题目及内容,亦是综合了上述三种研究立场而产生的。廖老师一开始提到中国现代美学家马采及其背后的学术系谱。马采留学日本,师事京都大学的深田康算、植田寿藏,主要学习移情美学与艺术哲学,当时还间接受到京都学派哲学家西田几多郎、田边元的影响。京都大学毕业后转到东京大学向泷精一学习以文人画为主的中国美术史。学成归国任职中山大学,因院系调整在北京大学执教,和朱光潜、宗白华等人共事八年。尔后回到中山大学任教,在广州度过余生。


          

左:马采(1904-1999);中:深田康算(1878-1928);右:植田寿藏1886-1973


廖老师在简述师事利普斯的深田康算在日本讲述移情美学的工作后,介绍“Einfühlung”一词常见的中译有移情、同感、共情,并说明利普斯的“移情”美学运用该词表示审美情感产生于主体将自身情感投射于审美对象。廖老师指出“Einfühlung”在二十世纪初透过美学家深田康算、文学评论家岛村抱月等人的使用,分别出现感情移入、拟情、有情化、同感等翻译语,并透过介绍深田康算的《关于移情美学》讲述此概念始于德国浪漫派用语(赫尔德)、费舍尔父子。然此概念在哲学思想史上只能算是一个旧传统,和同情、彼我融会、主客合一等直接相关。而将这些概念放入美学的正是利普斯和福尔克特。移情主张在美观照之中,外物的表象与情感(外与内)合一,浑然形成一体。透过将自我情感或精神投射在他人、自然、艺术作品,感受到自我与他者融合的意识作用。


在说明移情美学在日本被深田康算推介与批判的情况后,廖老师转而介绍西田几多郎对移情的理解及对移情美学的再创造过程,并将西田的移情美学论直接影响植田寿藏的艺术哲学论的证据揭示出来,在此基础上解说了马采如何直接受其影响开展出自己的美学论述及鉴赏创造论。一条从西方传入日本后再传入到中国的移情美学脉络被勾勒了出来。


关于“移情美学在东亚”,廖老师不仅止于上面的论述,他继而介绍清末和民国初期留学日本学习美学的李叔同、丰子恺、吕澂等人,特别聚焦在丰子恺的移情美学论,探讨他的移情美学论与日本的移情美学论之间的关联。在此过程中,廖老师指出,移情美学被同属东亚的日本与中国所接受时的共同土壤,亦即“气韵生动”说


廖老师指出,谢赫所提的“气韵生动”为泷精一所接纳与转化,并运用在对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与《女史箴图》的探讨上。泷精一对“气韵生动”的演绎,可在他对中国美术史,特别是文人画发展史的阐释中发现。也就是说,贯穿泷精一中国美术史的阐释或中国文人画的鉴赏的是他自身对“气韵生动”的理解。而这个理解,根据廖老师的说法,和利普斯移情美学在东亚的传播有无法切割的关系。这从马采对顾恺之画的评论中可见其关联性。



《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此外,廖老师认为从丰子恺的移情美学论来思考的话,这一关联性,一方面与同时代的美学家金原省吾、伊势专一郎、园赖三等人对“气韵生动”与移情的阐释,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和作为东方人在美观照与创造的态度上如何运用东方思维来回应西方移情美学的问题有直接的关系。


如何思考二十世纪东亚的美学发展?若要回应这个问题,廖老师表示对移情美学在东亚的传播与转化之探讨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重要课题。在此报告中,廖老师一边分享了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的素描画及《独角兽与年轻女子》、丢勒的素描画、西田几多郎的书画、丰子恺与竹久梦二的漫画以及被收藏在日本的中国文人画,一边为与会学者勾勒移情美学与“气韵生动”之间的纠缠关系,为本次论坛增添了些许艺术氛围。


   

《最后的晚餐》、《独角兽与年轻女子》


             

      

竹久梦二(1884-1934)及其漫画